北大荒集團:為了黑土地的豐收
——北大荒集團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防災體系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成為關鍵舉措。農業防災減災事關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如何擺脫“看天”吃飯的困境,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北大荒集團以智慧農業技術創新破題,構建起一套完備的智慧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從衛星遙感技術監測氣象災害到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農作物生長,從無人機自動巡田到智慧農機節糧減損,從大數據云平臺智能管理農事活動到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資源最優配置,智慧農業技術將農業生產、管理、收獲各環節緊密結合,以精細化監測預警機制、統一指揮調度系統和高標準農田防汛抗旱基礎設施為核心的防災減災體系已然形成。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一個“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平臺 織密防災減災“科技網”
作為推進北大荒智慧農業發展的核心和重要樞紐,北大荒信息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以數智中心為核心支撐,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網絡和指揮調度平臺,建設30余類影像處理、應用分析和遙感AI算法模型,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遙感樣本庫、算法庫,為墾區提供統一標準化遙感解決方案。
北大荒數字農業指揮中心
走進北大荒信息公司,技術人員正忙著對北大荒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各項監測數據做測試。隨著鼠標輕點,屏幕上不同色塊的農田地圖,面積和土壤情況、農作物長勢等信息躍然眼前。
北大荒信息公司馮國惠介紹:“我們以地塊為單元,構建了網格化的‘空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體系,結合遙感技術特點,可在農事生產管理、農作物農情監測、農作物資源調查、農作物災害防治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我們支持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相關服務企業融合利用遙感、氣象、土壤、農事作業、災害、農作物病蟲害等數據,打造以數據和模型為支撐的農業生產數智化場景?!?/p>
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地面物聯監測等手段,北大荒集團成功收集多種屬性的農業生產數據,形成“天、空、地、人、機”一體化監測體系,提供自動化、全天候、立體式遙感監測平臺服務。
平臺在手,糧安勿憂。北大荒集團結合遙感數據、氣象數據構建涵蓋農作物病害、農作物倒伏、農田澇漬災害、農業旱災監測與風險預警模型,實現了災前預警、災中實時監測、災后評估災損的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北大荒集團綜合利用農業氣象預報模型和農業遙感模型,依托數字北大荒App遙感服務,面向耕、種、管、收提供超過20種遙感服務產品,累計服務農場超40個、服務耕地面積超兩千萬畝,為災害預警、防災減災精準農業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模式和解決方案,節省人力、農資成本超千萬元。
一張智慧物聯網解鎖增糧減損“金鑰匙”
北大荒集團在農業規模化、機械化基礎上,加速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構建智慧農業創新體系。如今,超九成的農場通過傳感器采集各類田間數據,實現從“看天種地”到“看屏種地”,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黑土地要想“旱澇保收”,離不開“智慧水”的澆灌。北大荒集團持續完善農田灌溉排水設施,統籌發展高效智能節水灌溉,快速提升農業抗旱應急補灌能力,著力解決農業生產中因“水”而生的相關問題。近年來,查哈陽農場把最新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陸續將水利工程實時映射到數字世界,創建了一個物理實體的虛擬副本——數字孿生。
查哈陽農場數字孿生駕駛艙
“我們基于傳感器、監測設備實時監測獲取的農田土壤濕度、農作物生長情況、施肥情況等農情數據,氣溫、降水量、風向等氣象數據以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位、流量等水文參數建立水利數字孿生模型,對水利設施及工程的運行情況、農田農情數據、水文數據進行模擬預測,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農場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文博說,“水利數字孿生模型就像防洪、水資源管理等水利工作的‘智慧大腦’,能精準預報、超前預警、快速預演并制定預案?!?/p>
走進農場采用智慧灌排系統水稻萬畝水田灌溉示范區,通過AI視頻識別點位,數字孿生系統可實時監測閘門開度異常、水位異常、異常漂浮物等情況,為解決各類自然災害爭取先機?!巴ㄟ^系統觀測實時水情,實現灌區進水閘的云操控,以前想都不敢想,現代科技真了不起?!辈楣柟鄥^渠首管理站負責人張德志由衷感嘆。
相較傳統水田,示范區灌排口數量少、人工成本低、灌排效率高,水稻每年每畝可節約成本12元。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是水利領域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更是實現流域防洪、水資源管理與調配,推動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北大荒集團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AI技術,以控風險、精管理、提產量、降成本為主要目標,先后建設了3批數字農場試點30個、兩批智慧農業示范基地14個,實現智慧育秧、智慧水利、智慧施肥等7個領域農業場景應用,形成了以數據為驅動的智慧農業綜合解決方案。
一片高標準農田打造穩產增收“壓艙石”
農田集中連片,道路溝渠平整通暢,現代化智能設施設備廣泛應用,大型機械盡情施展……北大荒集團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加快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不斷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水肥精準調控工程建設,提升應急防治能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
數字化高標準農田建設
去年,北大荒集團利用增發國債項目落實高標準農田400萬畝,重點建設田塊整治、農田水利設施和數字農田等基礎設施,將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三跑田”變成“淘金田”“智慧田”“三保田”,作業效率提高15%~20%,畝均單產提升10%,畝均增效500余元。
走進八五〇農場數字化高標準農田,灌溉管道進農田,智能設備立田間,一股現代農業氣息撲面而來,入眼可見的是區塊整齊、標準統一的溝渠、道路、田塊,水田物聯網設備整齊地排列在田間小院中,科技范十足。
“現在用手機就能監控田間情況,還可以進行精準灌溉,特別方便。”農場種植戶老周在手機上打開農田實時畫面,蟲情、土壤養分監測等操作界面一覽無遺,“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大車能進到地頭了,糧食也能多賣錢了,大型農機具進地都方便了?!?/p>
通過平整土地、完善水利設施、修整田間道路、完備信息化設施等建設內容,農場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煥然一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大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耕地質量,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讓智慧農業大顯身手,是北大荒集團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效舉措。數字化技術手段不僅可以對農作物狀態進行實時遠距離監控和全景視頻監控,還實現了對農田農事的精準管理。氣象監測、土壤養分監測、智能蟲情測報燈、田間監控和鷹眼監控等各類數智化設備成為標配。
截至2024年,北大荒集團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100余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2%,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
初春時節,大地悄然蘇醒,這里不僅是糧食安全的堅實屏障,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怎么種好地,怎么多產糧?北大荒集團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農業建設的實踐中給出了答案。
來源:中國農墾雜志